[My Way] 2008.09.14 颱風天、拆車天 - Tiagra 後變 (RD-4500-SS) 的細部拆解
這個是從 Shimano TechDocs 網站下載的 TIAGRA Rear Derailleur (RD-4500-SS) PDF 檔 中截取出來的爆炸圖:
這個是爆炸圖與實體的一對一對照圖:
上圖最右上角的那個,不是後變的一部份,是勾爪上的吊耳:
其實整個細部拆解很簡單,只要看到螺絲,拆就對了。底下這個 8 號組件的內六角螺絲,可能要稍微找一下:
另外,有些地方是無法拆解的,主要是下圖的一些鉚釘:
底下左邊是導輪 (guide pulley,靠近飛輪的那個) 右邊是張力輪 (tension pulley,遠離飛輪的那個),導輪的中間多了個自潤軸承,要高檔一點的後變,才會在導輪或是張力輪用到滾珠軸承或是密封軸承。Tiagra 的導輪與張力輪都是塑膠材質。
底下左邊是原來用在導輪與張力輪中間的自潤軸承。因為手賤,搞丟了一個,右邊那個,是臨時請朋友用高碳鋼車的,應該會裝在張力輪上,與塑膠摩擦,高碳鋼與自潤軸承的差別不大。
總共用到四根彈簧,下圖只有三個,另外一根是沒法拆下來的。下圖最左邊的彈簧,是 7 號組件 (P-Tension) 用的,對照爆炸圖的話,細的那邊要朝左;中間那個是 1 號組件 (B-Tension) 用的,對照爆炸圖的話,突出較短的那邊要朝左;右邊那個是 4 號組件 (變速線微調鈕) 用的,沒有方向性。
底下這個是 H/L 極限螺絲的標示牌,也是塑膠材質的。我在細部分解後,把所有零件都浸在 WD40 中清洗,不過,這個標示牌有點脆弱,經過一些金屬材質的零件碰撞後,就斷作兩半了。對照爆炸圖的話,H 是朝上的那邊。
所有的十字螺絲 (2 號及 3 號組件),都是 M4 粗細的。趁著拆解,也順便換成白鐵螺絲。另外,因為每次微調時,總覺得轉到底了還是差那一點,所以我把長度都多留了 2mm。
最後重組復活。當然不能忘了要上黃油。
底下是官方網頁對 Tiagra 與 Dura-Ace 後變的比較:
Tiagra vs. Dura Ace
Total Capacity: 31T vs. 29T
Guide Pulley: - vs. Sealed bearing
Tension Pulley: - vs. Sealed bearing
Bracket Body: aluminum/clear coated vs. cold forged aluminum/ anodized
Bracket Pivot Seal: - vs. double O-rings
Plate Body: aluminum/clear coated vs. cold forged aluminum/ anodized
Plate Pivot Seal: - vs. double O-rings
Outer Link: aluminum/clear coated vs. cold forged aluminum/ anodized
Inner Link: steel/plated vs. cold forged aluminum/ anodized
Link Pin Bushings: fluorine coated(2) vs. fluorine coated(4)
Outer Plate: steel/plated vs. aluminum/anodized
Inner Plate: steel/plated vs. aluminum/anodized
如果簡單歸納的話:
Dura-Ace 的導輪及張力輪都用了密封軸承,金屬面作了硬陽處理,軸封用了雙層的 O-ring。
不過,Tiagra 的可容納齒數多了 2T。
我覺得差最多的是 "密封軸承",Tiagra 的導輪及張力輪就是一整個不順啊!
另外,如果導輪及張力輪是用自潤軸承型的,很建議拆開清一清,實在是藏污納垢的好地方。只要把編號 9 的那兩棵螺絲卸下就行了。
2008.09.15 補充說明:
這是 Dura-Ace 後變的爆炸圖,請注意 8 號組件:
這是 Tiagra 後變的爆炸圖,請注意 9 號組件:
以 Dura-Ace 的鎖法, 8 號組件的螺絲會愈踩愈緊,不會有鬆脫的狀況;以 Tiagra 的鎖法,導輪的固定螺絲 "有可能" 會 "愈踩愈鬆"。(PS. 請腦中想像一下鍊條的走向。)
因為我沒扭力扳手,也沒手冊可以參考該鎖多緊,雖然 Tiagra 導輪的固定螺絲應該不會直接受力,"愈踩愈鬆" 的風險應該很低,我還是決定找一下耐落膠,稍微固定一下。
這個是爆炸圖與實體的一對一對照圖:
上圖最右上角的那個,不是後變的一部份,是勾爪上的吊耳:
其實整個細部拆解很簡單,只要看到螺絲,拆就對了。底下這個 8 號組件的內六角螺絲,可能要稍微找一下:
另外,有些地方是無法拆解的,主要是下圖的一些鉚釘:
底下左邊是導輪 (guide pulley,靠近飛輪的那個) 右邊是張力輪 (tension pulley,遠離飛輪的那個),導輪的中間多了個自潤軸承,要高檔一點的後變,才會在導輪或是張力輪用到滾珠軸承或是密封軸承。Tiagra 的導輪與張力輪都是塑膠材質。
底下左邊是原來用在導輪與張力輪中間的自潤軸承。因為手賤,搞丟了一個,右邊那個,是臨時請朋友用高碳鋼車的,應該會裝在張力輪上,與塑膠摩擦,高碳鋼與自潤軸承的差別不大。
總共用到四根彈簧,下圖只有三個,另外一根是沒法拆下來的。下圖最左邊的彈簧,是 7 號組件 (P-Tension) 用的,對照爆炸圖的話,細的那邊要朝左;中間那個是 1 號組件 (B-Tension) 用的,對照爆炸圖的話,突出較短的那邊要朝左;右邊那個是 4 號組件 (變速線微調鈕) 用的,沒有方向性。
底下這個是 H/L 極限螺絲的標示牌,也是塑膠材質的。我在細部分解後,把所有零件都浸在 WD40 中清洗,不過,這個標示牌有點脆弱,經過一些金屬材質的零件碰撞後,就斷作兩半了。對照爆炸圖的話,H 是朝上的那邊。
所有的十字螺絲 (2 號及 3 號組件),都是 M4 粗細的。趁著拆解,也順便換成白鐵螺絲。另外,因為每次微調時,總覺得轉到底了還是差那一點,所以我把長度都多留了 2mm。
最後重組復活。當然不能忘了要上黃油。
底下是官方網頁對 Tiagra 與 Dura-Ace 後變的比較:
Tiagra vs. Dura Ace
Total Capacity: 31T vs. 29T
Guide Pulley: - vs. Sealed bearing
Tension Pulley: - vs. Sealed bearing
Bracket Body: aluminum/clear coated vs. cold forged aluminum/ anodized
Bracket Pivot Seal: - vs. double O-rings
Plate Body: aluminum/clear coated vs. cold forged aluminum/ anodized
Plate Pivot Seal: - vs. double O-rings
Outer Link: aluminum/clear coated vs. cold forged aluminum/ anodized
Inner Link: steel/plated vs. cold forged aluminum/ anodized
Link Pin Bushings: fluorine coated(2) vs. fluorine coated(4)
Outer Plate: steel/plated vs. aluminum/anodized
Inner Plate: steel/plated vs. aluminum/anodized
如果簡單歸納的話:
Dura-Ace 的導輪及張力輪都用了密封軸承,金屬面作了硬陽處理,軸封用了雙層的 O-ring。
不過,Tiagra 的可容納齒數多了 2T。
我覺得差最多的是 "密封軸承",Tiagra 的導輪及張力輪就是一整個不順啊!
另外,如果導輪及張力輪是用自潤軸承型的,很建議拆開清一清,實在是藏污納垢的好地方。只要把編號 9 的那兩棵螺絲卸下就行了。
2008.09.15 補充說明:
這是 Dura-Ace 後變的爆炸圖,請注意 8 號組件:
這是 Tiagra 後變的爆炸圖,請注意 9 號組件:
以 Dura-Ace 的鎖法, 8 號組件的螺絲會愈踩愈緊,不會有鬆脫的狀況;以 Tiagra 的鎖法,導輪的固定螺絲 "有可能" 會 "愈踩愈鬆"。(PS. 請腦中想像一下鍊條的走向。)
因為我沒扭力扳手,也沒手冊可以參考該鎖多緊,雖然 Tiagra 導輪的固定螺絲應該不會直接受力,"愈踩愈鬆" 的風險應該很低,我還是決定找一下耐落膠,稍微固定一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